【司法为民】十余年欠款终有着落 黄州区人民法院暖心化解八旬老人“心头事”
作者: 胡晨、贾柠畅 时间:2025-09-15 阅读:50
近日,黄州区人民法院成功调解一起历时十年的民间借贷纠纷,帮助81岁的吴某与借款人张某达成还款协议,不仅化解了困扰老人多年的“心头事”,更让司法温度直抵人心。
2013年1月,张某因工程资金周转需要,通过中间人叶某向吴某借款1万元,并出具借条,约定在2013年5月中旬付款。借款到期后,吴某找到张某,张某却表示无力偿还,双方于是再次协商,口头约定于2016年还清,然而张某却再次未按约定还款。此后吴某多次催讨,却始终没有拿到欠款,最终决定将张某起诉至黄州区人民法院,请求法院判令张某偿还借款本金1万元及利息一千元。
案件受理后,承办法官面临了一道棘手难题:吴某仅提供张某的出生日期,却没有提供其联系方式及现住地址,法律文书送达工作因此一度陷入停滞。承办法官随即前往张某所在社区开展调查,却发现其早已不在该社区居住,面对僵局,承办法官并没有放弃,而是重新仔细翻阅案卷中每一份调查材料,试图找到线索,最终在社区此前的一份调查记录里,发现了一个未标注用途的联系电话。抱着试一试的心态,法官拨通了电话,接听人正是张某本人。
起初,张某以“时间太久、记忆模糊”为由,声称不认识吴某,对借款事宜矢口否认,仅表示认识中间人叶某。面对张某的回避态度,承办法官从“情、理、法”多角度展开沟通:一方面体恤吴某年逾八旬、独居不易的现实困境,另一方面耐心倾听张某的实际困难,同时耐心阐释相关法律规定,明确还款义务及可能的法律后果。
经过法官推心置腹地沟通,张某最终坦诚,并非故意拖欠,而是确实无力一次性偿还。了解到这一情况后,承办法官当即与吴某沟通,引导双方互谅互让,共商和解方案。最终,在法官的主持下,双方确认张某下欠吴某借款共计11000元,张某表示愿意当场支付3000元,剩余款项按约定分期偿还,吴某也对这一方案表示认可。双方当场签订调解协议,这起长达十年的借贷纠纷画上圆满句号。
该案的高效化解,不仅切实维护了八旬老人的合法权益,也生动体现出黄州区人民法院“如我在诉”的工作理念和司法为民的温度。从翻查卷宗寻找线索,到耐心释法促成和解,承办法官始终将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,于细微处彰显司法正义。